一部电影
在四月初也是赶上了电影的尾巴,宫崎骏的新电影《你想要活出什么样的人生》。看完之后只觉得自己是一头雾水,没有理解宫崎骏先生想表达的深层意思,只觉得故事非常奇幻充满Drama。但是电影的标题一直吸引着我,我想要活出什么样的人生呢?
当下留给我的选择
时间一晃,就来到了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,大学三年就这么过去了,大学的进度即将到达百分之七十五。那么也是时候迎来2个选择给我了
- 考研
- 工作
在这两个里面我其实纠结了很久,三月初情绪很低落,所以想要依靠学习来麻痹自己,就觉得自己是想要考研,就坚持了两个星期,到了后面情绪变得稍微好点后,发现自己好像并不是想要这个结果。
在工作和考研这两者其实自己思考了很久,当代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为了考研,可是到底有多少学生知道自己考研能得到什么,能获得什么,性价比如何呢?因此我觉得在决定考研之前,搞清楚考研对自己的意义是重中之重。
那么考研的意义究极是什么呢,这里全部以对我自身来说,不包括普遍大众。假如我选择考研,那我必然是奔着2个目的去的
- 三年的缓冲期
- 更好的工作
单单看的话,是不是都感觉好像挺划算的,考也不亏,事实确实是这样子。但是我其实一直都对学术性的东西有一点抵触,因为自己不是喜欢学术的人。因此我忽略了就算考上了研究生,所谓的研究生真的是“缓冲三年”吗?会不会每天没有时间留给自己学习呢?会不会遇到网上那些所谓的坏老师呢?三年后工作是否会更好找呢?读研阶段老师是否会让你出去实习呢?研究生的生活我会不会喜欢?
并且联想起高中对大学的一些想象,高中的时候就会幻想,大学生活是怎么样子的,满怀期待,觉得奋斗好了高中三年,考上一个好大学,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,这也是应试教育危害,会摧残青少年想法。然后到了大学,又考虑起来了考研,好像我们的应试人生始终无法达到一个尽头。
以上种种问题都充满着不确定性,我对研究生的看法依旧是来自网上的片面之词,让我觉得考研实则就是一场豪赌。可能这也是我不敢把重心全部放在考研上的一个原因。我不想放弃现在已有的基础,我想继续在此基础上发展。想依靠自己的内心作出决定,自己的内心是不排斥工作的,但是在考研的时候,我会有一种被强迫的感觉。
于是在三月底选择了加入春招的海投大军。当时自己还说笑着说:”白天上班、晚上高数”。其实稍微想想都不是那么现实。
所以,该做出选择了。
到底怎么样才算优秀?
其实我这2个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,那就是如何定义一个人是优秀的?
假如单纯的看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取得的成绩,比如考试分数或者是获奖,那么肯定是远远不足的。所谓的优秀,是对你这个人本身的一种肯定,肯定的是身为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综合素质,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各种东西
- 人际交往,如何让人和你聊天很舒服
- 团队处理,身处一个团队中,处于不同的身份,该如何与团队相处
- 心理素质,遇到挫折,遇到困难,遇到情绪问题的时候如何去应对,如何快速的调节自己
- 外貌因素,为什么我要把这一点列入进来?这其实是我自己所认为的一点。外貌也是实力的一种。
- 生活习惯,要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,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爱惜其他东西之前先爱惜自身身体。
- 技术实力,也就是所谓的硬实力,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特长。
- 等其他因素
因此这么一套流程分析下来,我就会觉得自己离优秀还差很远,也不会去评价其他人是否优秀。所谓优秀,实则遥不可及。我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变得优秀。
如何调节自身情绪?
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令人心情不愉快的事情,亦或者是一些令人悲伤的事情。我们如何快速的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成为了一门学问。我也是在最近发现了一些适用于自己的方法
- 脑袋放空,嘴巴张开:字面意思,不想任何事情,去买一些零食,一边吃一边看视频。
- 累了就睡:一旦发现自己无法支撑,那么躺下来其实就是最好的选择。不要勉强自己,要让自己舒服。
- 蓝调时间:所谓的蓝调并不是什么Emo或者是网易云,蓝调时间就是给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间,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会感受到无比的平静,适合我们思考问题。
- 笑着诉说自己的情绪:一个人消化情绪永远不是长久之计,应该学会开口,其实我自身以前是很喜欢所有结果一个人承担,不开心或者难过的事情都会一个人默默消化,长久下来就会导致自己变得内向。这并不是好结果,和人笑着诉说自己的痛苦是一种方式。
- 心流状态:就算遇到了烦心事,我们只要进入了一个状态就不会去想烦心事,这种状态就是所谓的心流,我们只需要关注我们想做的事情即可。
工作
因为某些原因选择了不考研去工作,经过了1个月的面试笔试的折磨,最终在春招末尾加入了美团安全。希望自己以后能变得更好吧。
总结
随笔瞎写,纯属宣泄一下个人情绪,假如对你有帮助那就更好了。
About this Post
This post is written by Boogipop, licensed under CC BY-NC 4.0.